
食蟹文化史
中国食蟹的历史悠久,这种文化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,《世说新语任诞》记载,晋毕卓嗜酒,间说:“右手持酒杯,左手持蟹螯,拍浮酒船中,便足了一生矣。”这种人生观、饮食观影响许多人。从此,人们把吃蟹、饮酒、赏菊、赋诗,作为金秋的风流韵事。而且渐渐发展为聚集亲朋好友,有说有笑地一起吃蟹,这就是“螃蟹宴”了。
一共5篇文章
专题:第1期
-
以蟹喻事,是蟹文化的一大卖点
蟹俗语说得好:“蟹有蟹路,虾有虾路,泥鳅黄鳝独走一路。”说明各有各的自身本领,各有各的办事方法,各有各的一套门路。 蟹歇后语“蟹血田鸡毛,到处找不到”,则以事物本身的特点,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田鸡本无毛,螃蟹则无血的事实,也形容那些不存在的事物是不可能找到的。 上海奉贤地区有蟹语“望蟹”之说,其“望”字如同“守”字,有守株待兔之意。农民在捕蟹季节,在小河道两旁,用大罾(如同大网)做“拦河网”,即用竹枝…... 我爱大闸蟹- 170
- 0
-
以蟹喻时,是蟹文化的一大特色
“人冷穿袄,蟹冷钻草。”“蟹靠水养,水靠人养。”“蟹多少,看水草。菊花黄,蟹肉壮。” 上述蟹谚蟹语,颇为顺口。农民用蟹谚蟹俗之语从事农作物生产,文人用蟹事或撰文作诗,或谈笑风生,或指桑骂槐,或讽事喻人,这也是蟹文化所特有的一道风景线。 蟹谚语“蟹肥深秋过重阳”,重阳是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,此时的螃蟹已是外形肥大,内里鲜美,说明螃蟹已经成熟,正值捕蟹的季节。 上海的蟹谚语“蟹立冬,影无踪”,是指过了…... 我爱大闸蟹- 136
- 0
-
蟹文化|蟹名蟹味蟹食蟹选中的“四”
菊黄蟹肥,蟹秋之季,是食蟹者的“春天”,而食蟹的过程,又是食蟹老饕们了解蟹知识、熟悉蟹文化的过程。要探索蟹史之渊源,蟹味之真谛,蟹诗之典故,浩瀚且繁琐。若简而阅之,乃“蟹名蟹味蟹食蟹选”八字方针,且都又与“四字”有关联。 蟹有“四名”:螃蟹、郭索、介士、无肠 宋代傅肱《蟹谱》记载:“蟹,以其横行,则曰螃蟹;以其行声,则日郭索;以其外骨,则曰介士;以其内容,则曰无肠。”螃蟹的雅号也多,有“铁甲将军”…... 我爱大闸蟹- 162
- 0
-
中国五千年来的吃蟹文化
“父亲说:吃蟹是风雅的事,吃法也要内行才懂得。先折蟹脚,后开蟹斗……脚上的拳头(即关节)里的肉怎样可以吃干净,脐里的肉怎样可以剔出……脚爪可以当作剔肉的针……蟹整上的骨头可以拼成一只很好看的蝴蝶……父亲吃蟹真是内行,吃得非常干净。所以陈妈妈说:"老爷吃下来的蟹壳,真是蟹壳。” 这段文字不少读者极为熟稔,丰子恺先生寥寥数笔,便在《吃蟹》中勾勒出一位中国吃蟹人的最高境界。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…... 我爱大闸蟹- 143
- 0